“不走寻常路 ”的杨瀚森正式亮相NBA开拓者队,引发中国男篮人才培养模式如何转型的思考——
男篮人才培养亟待跳出“舒适圈”
工人日报记者刘兵
被开拓者队选中的当天,正是杨瀚森的生日 ,20岁的他收获了一份独一无二的礼物。作为一颗篮坛新星,杨瀚森连续两年入选CBA全明星首发阵容,并蝉联年度最佳星锐球员奖 。不久前结束的2024-2025赛季CBA常规赛,他代表青岛队出战45场 ,场均得到16.6分 、10.5个篮板、3.0次助攻、1.0次抢断,场均2.6次封盖位居联赛第一。
NBA是众多篮坛新星梦寐以求的职业篮球舞台。数十年来,不少中国选手向它发起过冲击 。
早在上世纪的1987年 ,宋涛就成为第一个被NBA选中的中国球员,但在签约后因伤未能成行。而在NBA真正开先河的中国球员是王治郅——1999年6月,王治郅于第二轮第7顺位被达拉斯独行侠队选中 ,并于2001年正式登陆NBA。其后,巴特尔 、姚明、易建联和孙悦相继征战NBA,还诞生了姚明这样一位NBA全明星球员 。此后 ,国内球员沉寂了一段时期,直到2016年周琦被休斯敦火箭队选中。2024年,广州龙狮队球员崔永熙参加了NBA选秀 ,并与篮网队签下合同,但只打了5场比赛就因伤退出。
此次杨瀚森能够在首轮入选,与其出色的天赋密不可分 。体测数据显示,杨瀚森身高2米16 ,体重约114.5公斤,臂展达到2米20。开拓者队认为,杨瀚森在年龄、身体条件 、球商等许多方面都具备竞争力和潜力。
展望新赛季 ,即将迎来新挑战的杨瀚森表示,自己的目标是每天都要有进步,“在奔跑速度、身体力量、投射 、防挡拆、护框等方面都需要提高 ,特别是珍惜每一秒的上场时间” 。
不过,NBA追梦之路绝非坦途。杨瀚森将面临语言沟通、高强度攻防节奏适应 、投射防守能力提升等诸多挑战。选秀前,姚明曾寄语杨瀚森:“选秀只是人生中短暂的一部分 ,重要的是一步一步走好未来的路。”
近一段时期,中国男篮在国际大赛的成绩惨淡,杨瀚森此次登陆NBA ,将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中国篮球的士气 。据悉,杨瀚森被选中后,开拓者官网中国区访问量暴增20倍,球队宣布推出中文球衣 ,其签约品牌股价单日上涨7.2%,社交媒体粉丝突破800万。
另一方面,杨瀚森被NBA球队选中 ,也为国内CBA俱乐部青训理念和模式提供了启发和借鉴。在北京体育大学篮球教研室副教授郑磊看来,构建可持续的人才输送机制是中国男篮重建的重中之重,“以往俱乐部重体能、轻技术的培养模式已不合时宜 ,必须转向注重球员综合技能、球商和国际视野的培养 ” 。
数据显示,上赛季CBA联赛总共360名国内注册球员中,有264名来自各俱乐部青训体系 ,这表明俱乐部青训是产出球员的主要渠道。新科总冠军浙江广厦通过长期深耕青训,实现了本土球员在季后赛贡献值远超对手的成功。据了解,广东宏远俱乐部青训营已开始调整选材标准 ,更倾向于考察球员的移动能力、空间感知等素质 。
郑磊认为,要想进一步提升篮球水平,应鼓励 、支持有条件的年轻运动员“走出去”,跳出“舒适圈”。“中国篮协以及相关俱乐部今后要提供更完善的保障体系 ,包括专业的经纪团队、必要的心理辅导以及伤病康复支持,帮助运动员们更好地往国外联赛闯,同时适应高强度的挑战。 ”
记者了解到 ,此次杨瀚森在选秀前的准备过程中,俱乐部为他配备了多达6人的保障小组,从英语特训到饮食搭配 ,全方位地支持他的成长 。这种细致入微的关怀和支持,是其最终能够入选的重要因素。
一些业内人士还认为,CBA应效仿NBA引入“培养球员补偿机制” ,即当某支球队签约另外球队培养的球员时,母队可获得一笔补偿金。“这种机制能够促进人才流动,也将增强各俱乐部培养人才的积极性 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