暑假里,杨浦区阳光综合活动中心内欢声笑语不断。第十八届杨浦区脑瘫儿童夏令营正式开营 ,一群特殊的“慢飞天使 ”,迎来了属于他们的夏日。
现场,康复专家团队为孩子们定制了个性化训练计划 ,挖掘他们的最大潜能。“珠子夹夹乐”“沙包投投乐”等互动游戏,让孩子们在玩乐中锻炼手脑协调能力;“主播实验室 ”带里,孩子们在聚光灯下体验了一把当主播的感觉;咖啡教室里,孩子们拉出了一朵“花”……
今年的夏令营特别突出“残健融合”理念 ,招募健全儿童志愿者家庭与脑瘫儿童共同参与,让特殊儿童感受平等与接纳,也让健全儿童学会理解与关爱 。乒乓球机体验项目前 ,一对已经参加了三年夏令营的姐妹花就和小伙伴们玩得十分起劲。
长期的康复训练,对于患者和家庭来说都是一个艰难的过程,很多成人也难以坚持。而康复师们如同家人一样的关怀 ,让许多家庭看到了坚持下去的希望 。第一康复医院康复科治疗师朱雯琴表示,“让‘慢飞天使’们和正常小孩有很好的沟通,是非常有意义的 ,有助于他们和社会的衔接。”
记者了解到,自2008年起,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联合杨浦区残联 ,启动了杨浦区脑瘫儿童康复夏令营公益项目。经过多年的康复训练,不少“慢飞天使 ”们取得了比较显著的康复效果,他们可以毫不怯场地登台表演节目,也可以没有障碍地和正常孩子上课交流 。
18岁的小Y ,与杨浦区脑瘫儿童夏令营相伴了16个年头。从懵懂孩童到青春少年,她从未间断过康复训练,每一次拉伸、每一步挪动 ,都是与身体的较劲,更是对生活的执着。足球场上的奔跑、羽毛球拍的挥动、镜头里的光影 、歌声里的热忱,藏着她对世界最鲜活的热爱 。她主动参与为白血病患儿捐发 ,加入上海慈善基金会沪蒙助学项目,更让这份热爱不断生长——她深知困境中的支撑有多重要,便将自己在坚持中收获的力量化作一束束光 ,照亮更多需要温暖的角落。现场,小Y同学在夏令营上演唱了一首《蜗牛》,约定明年作为志愿者前来参与。
18年来 ,“爱的约定”从单一的夏令营,逐渐成长为涵盖医疗、教育、社会支持的综合关爱体系,不仅为特殊儿童带来了康复的希望与快乐的体验,更凝聚起多部门联动的公益力量 ,让“每个孩子都值得被爱”的信念深入人心 。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康复治疗中心主任荣积峰认为,关爱这群特殊儿童的成长,不止是生理上的练习 ,也需要关注心理安慰。
近年来,杨浦区残联携手区卫健委 、区教育局、区妇联、医院 、学校和各街道资源,先后举办亮.启明“星 ”关爱行动、“在你的世界爱着你——星星家庭开放日”公益活动 ,组织孤独症家庭集中观影,持续打造特殊儿童冬(夏)令营服务品牌。今年初,首届“暖阳心语”冬令营温暖启航 ,聚焦面临社交互动障碍、语言沟通障碍以及注意力障碍的儿童群体,通过专业康复指导与趣味活动,为他们搭建沟通与成长的平台。从冬到夏 ,从孤独症儿童到脑瘫儿童,这一服务始终以“全周期 、多维度 ”为目标,为特殊孩子们提供康复指导、心理疏导、社会融入等全方位帮助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