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讲人
李志勇,中央党校(国家行政学院)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
核心观点
改革不是目的 ,是为了解决形势任务新变化带来的问题,推进中国式现代化。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》的所有特点,都离不开这个中国式现代化。这些特点 ,可以概括为四个字:进、全 、深、实 。
“进”就是“进一步 ”,是方向问题
改革大业恰如古人所云“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” ,改革必须进,不能退,也不能停。改革开放这么多年,正是实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,解放了生产力,激发了社会活力,才有了今天的全面小康。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》讲了“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” ,推动高质量发展,推动高科技发展,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 ,满足高品质生活需要,确保高水平安全,这几个“高 ” ,都是进一步的要求。改革要把握“进”,才有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 。
“全”就是“全方位 ”,是范围问题
现代化就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,改革要有全局观,不能“单打一”,不能“零敲碎打”“丢三落四”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概括了“七个聚焦 ”,14个大方面 ,提出了369项重要改革举措。为国家安全提供体制保障 。习近平总书记讲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”。这次民生改革也较“全”,收入分配、就业 、社会保障、医药卫生与人口发展“五个方面 ”与人们息息相关,“五指一巴掌”“一个也不能少”。改革要把握“全 ” ,有了改革的全才有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推进 。
“深”就是“深层次”,是力度问题
我们的改革是由易到难的,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 ,好改的都改完了,剩下的都是难啃的骨头。十多年来,这些难啃的骨头已经啃了一部分 ,还要继续啃。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》提出“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,推动生产要素畅通流动 ”,“规范地方招商引资法规制度 ,严禁违法违规给予政策优惠行为” 。就是要解决这样的生产要素市场的问题,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,真正大循环起来,公平竞争起来 ,才能构建新发展格局。改革要把握“深”,有了改革的深才有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入推进。
“实 ”就是“重实效”,是效果问题